“坝罗古庙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
来自维基霹雳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(新页面: == 坝罗古庙 == 坝罗古庙Paloh Koo Miew 喺庙前面係'People's Park'. 喺处有姚德胜(Yau Tet Shin) 最宝贵嘅盆栽. == 历史相片 == Image:坝罗古庙.jpg
 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 
 
== 坝罗古庙 ==
 
== 坝罗古庙 ==
  
第6行: 第5行:
 
喺庙前面係'People's Park'. 喺处有姚德胜(Yau Tet Shin) 最宝贵嘅盆栽.
 
喺庙前面係'People's Park'. 喺处有姚德胜(Yau Tet Shin) 最宝贵嘅盆栽.
  
 +
 +
怡保虽是霹靂州的首府,经歷过百年沧桑,可是除了英殖民地时代遗下的一些英式建筑物以外,这个城市并没有留下很多华人的歷史古蹟。
 +
 +
正因为这些古蹟寥寥可数,随著社会急速发展,几乎所有稍具代表性的歷史遗蹟,都只得退居一隅,渐为市民忽略或遗忘。
 +
 +
旧街场是怡保的歷史总匯,一条近打河和横过河流的休罗街,可谓整个怡保的起点。然而随著时代辗转,怡保市的商业中心早已转移到新街场和吉林当等地,而曾经风华繁茂的旧街场,如今除了白咖啡雋永的香味以外,显然已沉寂不少。
 +
 +
今日的旧街场,一间陈旧古朴的小庙宇静静竖立在近打河畔。这间庙宇与霹靂华小比邻,正对著曾经非常热闹的人民公园。与霹靂华小巍峨的校舍对比之下,这间古庙份外不显眼,除了一些老市民和旧街场的居民以外,大多市民都不知道这庙宇名为“坝罗古庙”,又称“大伯公庙”,已经有134年歷史。
 +
 +
坝罗古庙这名字,本身就印证了怡保的歷史。“坝罗”是怡保的旧称,在霹靂州人民的记忆中,这曾经是繁华的代名词。而坝罗古庙以134岁高龄,见证了怡保的兴起和发展,颇有“古月照今人”的意味。
 +
 +
坝罗古庙多年来香火不绝,每逢初一十五以及神诞节庆,都可见善信如云,香火鼎盛。可是“大伯公”的由来,却没有多少人知晓。
 +
 +
据古庙秘书处的记录,大伯公原为大埔人张理,清朝乾隆十年(1745年)与乡人冒险出洋,船至南洋海面,被颶风冲到海珠屿(即今之马来西亚檳岛),成为该岛上的第一代华人。
 +
 +
张理指导当地土人伐木做屋、开垦土地,为造福当地作出很大的贡献,然而在一次採药时不知所踪。后人为纪念他,尊他为人格神,并在檳岛建“大伯公庙”。
 +
 +
据说,怡保百餘年前曾经发生一场瘟疫,当地人听闻大伯公灵验,便专程到檳城迎接大伯公到来,在近打河畔坐镇。
 +
 +
原来的大伯公庙常因河水泛滥而面对水患之苦,后怡保华社闻人梁碧如(又名梁辉)向英殖民政府,申请河边另一个地段(即现在的地点),迁移大伯公庙。
 +
 +
当时获准的地段除了现有的庙址以外,面积也包括霹靂华小和前面的停车场,然而该庙一直没有扩建,加上城市的高度发展,原来被划为宗教用地的地段,不断被切割出来,用作教育和其他用途。使得这间古庙被“喧宾夺主”,挤到一个小角落。
 +
 +
讲起坝罗古庙,其实最为人知的应该是庙里超过百年历史的陈设。这些陈设,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到来研究。历史悠久的坝罗古庙位于目前怡保休罗街旧街场附近的河畔。百余年前,华人先贤南渡来到怡保创立基业,为求神明保佑家居平安、生意发达遂设立该庙,供奉福德正神,祈求大伯公庇佑人人安居乐业。
 +
 +
这里当年是一个著名的渡口,早年交通不便,众人只可以靠水路往返各地,途经此地的船客都会在歇一歇,到坝罗古庙祈拜,希望出入平安、一帆风顺。
 +
 +
其实,古庙的建设看来并不豪华耀眼。不过,这里的许多陈设都拥有相当久的历史,非常的珍贵庙前的一对石狮,门匾上的雕刻木板、建筑浮雕、神像、锣鼓和石钟全来自中国,并且超过百年。
 +
 +
 +
庙前的两座石狮颇具灵气,传说几十年前旧街场尚相当繁华热闹的时候,有人建议将这两座石狮涂上红色,岂知过了几天该处接二连三地发生火灾。后来,才发觉彩红的石狮带来灾害,忙连夜洗掉。
 +
 +
 +
坝罗古庙虽说供奉的是大伯公,可是许多信徒也把释尊、观音、太上老君和关公等神像送来;而庙裡也来者不拒、一概收下,使得这间古庙成了眾神的收容所,蔚为奇观。
 +
 +
除了拜佛求神以外,这间古庙在过去也颇如中国旧社会的“祠堂”或“乡公所”,常为华人排解各种纠纷。庙裡不但有过许多“斩鸡头”事件,也曾有不少新人在这裡举行婚礼。
 +
 +
 +
当时,坝罗古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存在,也因为南来华侨对故乡的眷恋,成为当地华人的一种精神寄托。
 +
 +
坝罗古庙的歷史价值还不止如此。除了一个饶富古意的名字以外,古庙的位置也述说著山城的往昔风光。原来,百年前,陆路建设还未成形,水路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。
 +
 +
当时近打河的河床很深,自然成为旧山城的交通要道。
 +
 +
坝罗古庙的建材都是由中国大陆运来,抵达巴眼拿督色海后,经近打河运到怡保来。当时古庙位居闹市,附近还有码头,人们和货物南来北往,可以想像有多热闹。
 +
 +
 +
世战过后办义学
 +
 +
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,被日军佔领了3年8个月的怡保元气大伤,坝罗古庙毅然办起义校,在古庙正对面建了一座校舍,义务教导当时家境欠佳的清贫子弟,以及一些有心进修向学的超龄学生。
 +
 +
这所义校的建立迎合了当时华社的需要,一度办得很有口碑。可是后来教育普及化,一般人民都不愁没有受教育的机会,这所古庙义校也就渐渐失去作用,成为变相的智障学校或托儿所。六、七年前,学生人数降至区区5人,古庙管理层经过多次开会商讨后,决定停办义校。
 +
 +
古庙义校办了将近50年,它的建立和关闭,无不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。坝罗古庙虽曾为手上的办学准证四处寻觅新主,然而一直找不到适当的接棒人,所以义校停办两、三年后,终将准证归还教育局。
 +
 +
坝罗古庙放下了教育的担子,虽然曾受到一些华教人士的非议,却也乐得轻鬆,把角色退到宗教和慈善的岗位上。义校停办后,理事会随即把校舍拆除,改建一座华丽的牌楼。
 +
 +
 +
今天的坝罗古庙,因为人民公园和霹靂华小的人声喧哗,份外显得冷清寂寥。可是每逢初一十五,总有许多善信拿著香火和祭品前来拜神还愿。
 +
 +
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,该庙也为了庆祝神诞,在庙前搭建戏台,连续八、九日上演酬神戏。不同的是,酬神戏的节目由过去大锣大鼓的粤剧,改成“综合性”的粤剧、流行曲和舞蹈演出,儘管场面依然热闹,却显示出古庙在现代潮流的衝击之下,已渐难把持,无法稳守华人的传统和文化的传承
 +
 +
 +
儘管如此,坝罗古庙管理委员会对华教一直非常维护,每年从香油收入中拨出6000元捐助怡保市3间独中,可谓在华文教育背后默默付出。此外,该庙也经常捐赠市内的老人院,为慈善事业尽一点绵力。
 +
 +
近打河水悠悠,与坝罗古庙朝夕相依,冷眼看著时移势易。两者都老了,虽然彼此都没有显赫的歷史背景,可是滔滔的水声与庙裡的一砖一瓦,即隐涵了许多华人祖先南来拓荒的血泪史。
 +
 +
== 现代相片 ==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1.jpg]]
 +
 +
坝罗古庙的建材多由中国运来,虽年日久远,却更有古朴的味道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2.jpg]]
 +
 +
坝罗古庙是否也可以挡的住时光的摧残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3.jpg]]
 +
 +
坝罗古庙的门口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4.jpg]]
 +
 +
挂在庙门口前“神船”,已上百岁了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5.jpg]]
 +
 +
庙前的石狮,据说颇具灵气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6.jpg]]
 +
 +
坝罗古庙又名大伯公庙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7.jpg]]
 +
 +
庙内供奉的大伯公,原来是来自檳城的人格神,但一般善信都不知其出处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8.jpg]]
 +
 +
在庙外面将面临失修的雕刻像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9.jpg]]
 +
 +
新牌楼髹了鲜艷的红漆,虽然非常醒目,可是对比著古老简朴的古庙,却又显得突兀而不搭调。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10.jpg]]
 +
 +
每年的神诞时,信众都会点的灯塔。
 +
 +
 +
 +
[[Image:坝罗古庙11.jpg]]
 +
 +
神坛前陈列的两排法器,手工精细,也是颇具歷史价值的古物。
  
 
== 历史相片 ==
 
== 历史相片 ==
 
[[Image:坝罗古庙.jpg]]
 
[[Image:坝罗古庙.jpg]]

2008年4月6日 (日) 09:55的最新版本

坝罗古庙

坝罗古庙Paloh Koo Miew 喺庙前面係'People's Park'. 喺处有姚德胜(Yau Tet Shin) 最宝贵嘅盆栽.


怡保虽是霹靂州的首府,经歷过百年沧桑,可是除了英殖民地时代遗下的一些英式建筑物以外,这个城市并没有留下很多华人的歷史古蹟。

正因为这些古蹟寥寥可数,随著社会急速发展,几乎所有稍具代表性的歷史遗蹟,都只得退居一隅,渐为市民忽略或遗忘。

旧街场是怡保的歷史总匯,一条近打河和横过河流的休罗街,可谓整个怡保的起点。然而随著时代辗转,怡保市的商业中心早已转移到新街场和吉林当等地,而曾经风华繁茂的旧街场,如今除了白咖啡雋永的香味以外,显然已沉寂不少。

今日的旧街场,一间陈旧古朴的小庙宇静静竖立在近打河畔。这间庙宇与霹靂华小比邻,正对著曾经非常热闹的人民公园。与霹靂华小巍峨的校舍对比之下,这间古庙份外不显眼,除了一些老市民和旧街场的居民以外,大多市民都不知道这庙宇名为“坝罗古庙”,又称“大伯公庙”,已经有134年歷史。

坝罗古庙这名字,本身就印证了怡保的歷史。“坝罗”是怡保的旧称,在霹靂州人民的记忆中,这曾经是繁华的代名词。而坝罗古庙以134岁高龄,见证了怡保的兴起和发展,颇有“古月照今人”的意味。

坝罗古庙多年来香火不绝,每逢初一十五以及神诞节庆,都可见善信如云,香火鼎盛。可是“大伯公”的由来,却没有多少人知晓。

据古庙秘书处的记录,大伯公原为大埔人张理,清朝乾隆十年(1745年)与乡人冒险出洋,船至南洋海面,被颶风冲到海珠屿(即今之马来西亚檳岛),成为该岛上的第一代华人。

张理指导当地土人伐木做屋、开垦土地,为造福当地作出很大的贡献,然而在一次採药时不知所踪。后人为纪念他,尊他为人格神,并在檳岛建“大伯公庙”。

据说,怡保百餘年前曾经发生一场瘟疫,当地人听闻大伯公灵验,便专程到檳城迎接大伯公到来,在近打河畔坐镇。

原来的大伯公庙常因河水泛滥而面对水患之苦,后怡保华社闻人梁碧如(又名梁辉)向英殖民政府,申请河边另一个地段(即现在的地点),迁移大伯公庙。

当时获准的地段除了现有的庙址以外,面积也包括霹靂华小和前面的停车场,然而该庙一直没有扩建,加上城市的高度发展,原来被划为宗教用地的地段,不断被切割出来,用作教育和其他用途。使得这间古庙被“喧宾夺主”,挤到一个小角落。

讲起坝罗古庙,其实最为人知的应该是庙里超过百年历史的陈设。这些陈设,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到来研究。历史悠久的坝罗古庙位于目前怡保休罗街旧街场附近的河畔。百余年前,华人先贤南渡来到怡保创立基业,为求神明保佑家居平安、生意发达遂设立该庙,供奉福德正神,祈求大伯公庇佑人人安居乐业。

这里当年是一个著名的渡口,早年交通不便,众人只可以靠水路往返各地,途经此地的船客都会在歇一歇,到坝罗古庙祈拜,希望出入平安、一帆风顺。

其实,古庙的建设看来并不豪华耀眼。不过,这里的许多陈设都拥有相当久的历史,非常的珍贵庙前的一对石狮,门匾上的雕刻木板、建筑浮雕、神像、锣鼓和石钟全来自中国,并且超过百年。


庙前的两座石狮颇具灵气,传说几十年前旧街场尚相当繁华热闹的时候,有人建议将这两座石狮涂上红色,岂知过了几天该处接二连三地发生火灾。后来,才发觉彩红的石狮带来灾害,忙连夜洗掉。


坝罗古庙虽说供奉的是大伯公,可是许多信徒也把释尊、观音、太上老君和关公等神像送来;而庙裡也来者不拒、一概收下,使得这间古庙成了眾神的收容所,蔚为奇观。

除了拜佛求神以外,这间古庙在过去也颇如中国旧社会的“祠堂”或“乡公所”,常为华人排解各种纠纷。庙裡不但有过许多“斩鸡头”事件,也曾有不少新人在这裡举行婚礼。


当时,坝罗古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存在,也因为南来华侨对故乡的眷恋,成为当地华人的一种精神寄托。

坝罗古庙的歷史价值还不止如此。除了一个饶富古意的名字以外,古庙的位置也述说著山城的往昔风光。原来,百年前,陆路建设还未成形,水路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。

当时近打河的河床很深,自然成为旧山城的交通要道。

坝罗古庙的建材都是由中国大陆运来,抵达巴眼拿督色海后,经近打河运到怡保来。当时古庙位居闹市,附近还有码头,人们和货物南来北往,可以想像有多热闹。


世战过后办义学

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,被日军佔领了3年8个月的怡保元气大伤,坝罗古庙毅然办起义校,在古庙正对面建了一座校舍,义务教导当时家境欠佳的清贫子弟,以及一些有心进修向学的超龄学生。

这所义校的建立迎合了当时华社的需要,一度办得很有口碑。可是后来教育普及化,一般人民都不愁没有受教育的机会,这所古庙义校也就渐渐失去作用,成为变相的智障学校或托儿所。六、七年前,学生人数降至区区5人,古庙管理层经过多次开会商讨后,决定停办义校。

古庙义校办了将近50年,它的建立和关闭,无不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。坝罗古庙虽曾为手上的办学准证四处寻觅新主,然而一直找不到适当的接棒人,所以义校停办两、三年后,终将准证归还教育局。

坝罗古庙放下了教育的担子,虽然曾受到一些华教人士的非议,却也乐得轻鬆,把角色退到宗教和慈善的岗位上。义校停办后,理事会随即把校舍拆除,改建一座华丽的牌楼。


今天的坝罗古庙,因为人民公园和霹靂华小的人声喧哗,份外显得冷清寂寥。可是每逢初一十五,总有许多善信拿著香火和祭品前来拜神还愿。

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,该庙也为了庆祝神诞,在庙前搭建戏台,连续八、九日上演酬神戏。不同的是,酬神戏的节目由过去大锣大鼓的粤剧,改成“综合性”的粤剧、流行曲和舞蹈演出,儘管场面依然热闹,却显示出古庙在现代潮流的衝击之下,已渐难把持,无法稳守华人的传统和文化的传承


儘管如此,坝罗古庙管理委员会对华教一直非常维护,每年从香油收入中拨出6000元捐助怡保市3间独中,可谓在华文教育背后默默付出。此外,该庙也经常捐赠市内的老人院,为慈善事业尽一点绵力。

近打河水悠悠,与坝罗古庙朝夕相依,冷眼看著时移势易。两者都老了,虽然彼此都没有显赫的歷史背景,可是滔滔的水声与庙裡的一砖一瓦,即隐涵了许多华人祖先南来拓荒的血泪史。

现代相片

坝罗古庙1.jpg

坝罗古庙的建材多由中国运来,虽年日久远,却更有古朴的味道。


坝罗古庙2.jpg

坝罗古庙是否也可以挡的住时光的摧残。


坝罗古庙3.jpg

坝罗古庙的门口


坝罗古庙4.jpg

挂在庙门口前“神船”,已上百岁了。


坝罗古庙5.jpg

庙前的石狮,据说颇具灵气。


坝罗古庙6.jpg

坝罗古庙又名大伯公庙。


坝罗古庙7.jpg

庙内供奉的大伯公,原来是来自檳城的人格神,但一般善信都不知其出处。


坝罗古庙8.jpg

在庙外面将面临失修的雕刻像。


坝罗古庙9.jpg

新牌楼髹了鲜艷的红漆,虽然非常醒目,可是对比著古老简朴的古庙,却又显得突兀而不搭调。


坝罗古庙10.jpg

每年的神诞时,信众都会点的灯塔。


坝罗古庙11.jpg

神坛前陈列的两排法器,手工精细,也是颇具歷史价值的古物。

历史相片

坝罗古庙.jpg